查看原文
其他

一月好书:黎坚惠、白岩松和明朝那些事儿

2015-02-01 腻娃碎碎念

1月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旅行,回来之后花了大量时间到处出差拜访工厂和企划春夏装的样衣,剩下的时间还要做视频写推送,每天觉得最放松的时刻就是晚上爬上床看看书。


很温馨的场景有木有?那是因为你们没闻到当妹儿天下第一臭的屁。。。


Anyway,很庆幸开设了好书推荐这个单元,逼自己每个月再忙也要看几本书。人都是贪图轻松安逸的,不看书的话我也会抓着手机狂刷无法自拔。当然刷手机也没啥不好,只是太多碎片化的信息会让人心浮躁,而阅读是会让自己沉静下来的。


这个月来不及拍视频了,就以文字来跟大家推荐几本枕边书。


《时装时刻》/黎坚惠

上个月推荐了已故香港时尚教母黎坚惠的《天空之镜》(回复314查看),就有好几位读者提到她的另一本代表作《时装时刻》,于是我也买了一本。


这本书记录了从1987年到2007年,从作者的青年时代成长历程,到后期为杂志撰写的一些专栏,点滴碎片串起了二十年间的时尚变迁。


曾见过很多时尚人士盛赞此书奉为圣经,大概是从中间瞥到了自恋的影子,有些惺惺相惜的意味。


说自恋倒也并非贬义,欣赏自己无可厚非,更何况是在外貌大过天的时装工业里。


如果看过黎坚惠的专栏,就知这位香港大学比较文学毕业的才女文笔了得,写时装有自己独特的视角,而且很有个性爱恨分明。不像今天在杂志上看到那些专栏,基本就是把品牌通稿攒一攒然后歌功颂德,还不如直接看硬广。


光看文字,这本书很有可读性,每天睡前看几章挺有意思。


但这是一本时装书,自然会配上大量图片,有时候会觉得文字描述的和实际画风,好像不是同一回事。


比如这本书最出名的,就是有作者在1999到2002年期间,每天自拍记录当天穿着,事后整理成可观的几大页。


要知道当年数码相机还不流行,智能手机更没出现,还并没有现在这样人人自拍的风气。黎小姐是在家门口架起一部傻瓜相机,每天出门时咔擦两张,每个月再拿去冲洗出来存档,可谓是自拍先锋了。


之前也是在各种介绍上看到这部分,心里充满期待,谁知拿到书一看。。。翻拍几张给你们自己感受下:

上面的小字大家可能看不清楚,写的都是当天搭配的品牌,其中比较多的是Helmut Lang/Zucca/Ann Demeulemeester/COMME DES GARCONS/Yohji Yamamoto这些高冷前卫的品牌,也有很多Miu Miu/Prada/YSL这样的一线。


不过别去看牌子,心里很多时候冒出的是:why?


其实仔细看看这些衣服多数是基本款,搭配也没有太大的问题(下排中间灰色jacket那套今天看来依然很赞),但有些可能是油腻杂乱的发型累事,绝大部分可能是作者视死如归的表情,感觉穿上这些衣服很不开心。


黎小姐这样写到:

对于时装友来说,时装当然不只是衣服,它可以是阁下的灵魂的影子,也可以是一个人时的忠实伴侣,是令你惊喜或感到安心的。。。别人养宠物,我穿时装,如此而已。


可是养宠物的人跟阿猫阿狗在一起的时候,不会是这么郁闷的表情啊。


恩你没看错,右下角的合照中是张曼玉。当年她身穿简单的黑色V领衫和阔腿牛仔裤,今天看来依然相当时髦,这到底是为什么捏?


作者跟张曼玉在巴黎的合照,两个人穿着雨衣。我是经历过那个在阔腿牛仔裤上罩裙子的年代的,还觉得挺亲切,虽然应该再也不会那样穿了。


关于图片中这位大学时代的友人,作者是这样描写的:

认识她的时候,我觉得她是全港穿501(Levi's的一款经典牛仔裤)最好看的人,没有想到的是她也喜欢我。而我的旧物中竟找到她穿501的自拍宝丽来。


看完才知道原来友人是女性啊!青涩年代的囧照谁都有,但要是有人把我这样的照片放进书里公诸于众,还不是为了自黑搞笑的话,尼玛友尽啊!


N年后心宽的友人再次出镜,穿上黎小姐自己设计的“再造衫”,戴着搞笑眼镜(我愣是没看懂咋回事,好像是镜片上画了假眼睛),提着好像夜市上买的纸飞机出没于疑似旺角的地带,感觉确实很难做出厚道的评论。


作者最爱的Helmut Lang,在书中专门有一章去讲述对品牌的热爱,写得很吸引,但看了这张照片瞬间没想法了。


说到这儿你可能会觉得我是来黑这本书的了,但真心不是,我只是对某些照片感到困惑,觉得如果没有这些整本书会更enjoyable。毕竟文字是真的很棒,而文字带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,正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而有些美好的想象在看图的瞬间会不幸破灭。


既然要推荐一本书,就要把我自己的真实感受说出来。有趣的是之前看过的所有推荐和书评无人提到这一点,是时尚人士真心觉得这些照片美吗?也许是凡人如我看不懂吧。


我还挺喜欢她写章小蕙那一篇,冷面才女和美艳拜金女竟然惺惺相惜。章确实很美,而柔弱的外表下是打不死的小强精神,不管多少负面缠身也能杀出一片天,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

而黎坚惠本人,几十年混迹于时尚出版业和娱乐圈,做过各种工作,又替izzue.com建立网站,还跟时装品牌和名店出过自己的产品,写的几本书也大卖,她在里面讲的一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:


有部法国电影叫《双姝奇遇记》(4 adventures de Reinette et Mirabelle),住在乡间的Reinette去巴黎闯荡跟Mirabelle同住,没钱交房租,Mirabelle就让她去赚钱。R说自己除了画画什么也不会,怎么赚钱呢?


M转一转眼珠说:“我正在教小孩意大利文,你也可以呀!”


R说自己不懂意大利文,M没好气地说:“我也不懂呀,但因为教这个小孩,现在反而可以说一点点了。”


黎小姐爱讲这个故事给人听,自己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。当年从电台辞职后有人找她去帮模特化妆做头发,虽然从没学过,她却运用自己在外面理发时所见和在杂志社的拍摄经验,自己买了些器材就边做边学,越做越懂,发现真的不难啊。


做着做着就有更多人找,有机会为大量的广告、MV和唱片封套做化妆和styling,为电影做服装和美术指导,也写广告copy,赚了钱就去巴黎住一个月,沉浸在自己热爱的时尚海洋里。(again,如果没有那些配图的话这一段会显得更美好)


这让我想到很多小朋友爱问的:“我想做XX,但是什么也不会,怎么办呢?”


或者是:“如果想进入XX行业,需要什么素质呢?”


其实我觉得除了那些需要高度专业技能和知识的行业(如理工类、医科等),其他行业其实门槛都不高。而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什么文凭,是你是否具备can do的态度。


不要还没开始做,已经说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行。只要有兴趣,一切都是可以学的。但如果总是迟疑着不肯开始,那就连该学什么也不会知道。


被别人看扁不可怕,最糟糕是自己看扁自己,困在自己设的框框中跳不出去。


黎坚惠小姐或许有自己的缺点(太过自我,不通人情世故),但一生都在学习都在进步,都在不断地stretch自己的视野。即使因为乳腺癌英年早逝,也在世间留下了自己奋力书写的一笔,让后人追忆。


P.S.黎小姐的生前好友黄伟文也是为时尚不疯魔不成活的才子,别被这位腿毛哥哥的装扮吓到,他写出过陈奕迅、容祖儿、杨千嬅和Twins等的多首金曲,也出过几本相当好看的时装书,回复118可以查看我以前写过的介绍。


《行走在爱与恨之间》/白岩松

看到白岩松三个字,是否感觉进错了帖子?


这的确不是我自己会选来看的书,而是一位读者推荐的。


没错,你们平时推荐的书我都会默默地马克下来,有时候顺手就买了,买来有时间就看了,看了觉得不错就分享了。


这本书是关于中日关系的思考,是2007年《岩松看日本》系列电视节目的文字版本,白岩松在序言中这样写到:


日本的首相安倍晋三。。。七年前,他想成为破冰者;今天,在中日关系中,他是加冰者。由此可见,两个国家的关系,寄托于个别领导人身上,是完全靠不住的。


那靠什么?


归根到底,对于中日关系的真正正常化,要靠中国的实力。中国真正强大了,一切都好办。但在此之前,对对方的了解与镜鉴也万分重要。


古人说:知己知彼。了解对方,了解自己。


而有时,认真了解对方,也是了解自己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一条路。


这几年我五次去日本,前几次都会有些愤青跳出来各种喷,都习以为常了。很神奇的是最近这次却没有一个喷子,是喷累了还是已经放弃在下了?哈哈


动不动就喷的行为,说白了是因为狭隘,因为不了解,因为吸收了片面的信息。


白岩松作为官方的代表,在书中讲述了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所感,比较全面而客观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日本社会现状。


记得高晓松还在优酷做《晓说》的时候也有过整整五期节目是讲日本的,第一集就反复说:“这个国家太可怕了!”


可怕在哪里呢?


比如万人参加的音乐节,每个观众离场时都自动把垃圾收好,然后井然有序地排队出去,留下干干净净的场地,这放在任何其它国家都是不可能的。


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很惊讶满大街居然找不到垃圾桶,就连商场里面也没有,据说是奥姆真理教在垃圾桶放炸弹事件之后就撤了。


那他们都把垃圾扔在哪儿呢?


常住日本的朋友说,他们出门都会自己带个口袋,有垃圾就装进去放在包里,回家再扔,所以街上特别干净。


这两年有些地方出现了垃圾桶,都有很详尽的分类回收指引,路人都会按塑料、纸张、电池等自觉分类,扔进相应的桶里。


再比如有时候看到上街遛狗的潮人,狗狗大便了会掏出塑料袋来捡是基本的,很多还会自带一瓶水,狗狗对着电线杆尿尿之后,会认真把尿液冲干净。这点太可怕了,捡屎我平时也会做,但冲尿什么的,还真是没那个觉悟啊!


还有人说日本社会压力大人情冷漠,但我自己就遇到过好几次问路,对方就算语言不通也尽力指引,有些还亲自带你走一段,就算跟他本来要去的地方是相反方向。


还有两次我拖着大箱子在地铁站里奋力疾走,遇到上台阶有困难的时候,后面来个路人就默默伸手帮我拎上去,然后连“我的名字叫雷锋”也不说一句就走掉了。


这些只是很肤浅的例子,日本人做事的认真和严谨,用所谓的匠人精神去对待自己热爱的事业,更是值得学习的。


外面的世界很大,如果你不去亲眼看看,亲自感受,也许会永远活在傲慢与偏见里,也没有办法认清自己。


如果暂时没有机会出行,就多多阅读吧。放下偏见,知己知彼。


而在任何国家都一样,绝大多数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,鼓吹战争和仇恨的都是一小撮人而已。多读书,养成独立思维能力,别被煽动利用还沾沾自喜,这是很重要的事情。


《明朝那些事儿》/当年明月

又是一本不像是我会读的书对不对?


I'm trying to stretch,stretch out of my comfort zone,就是这样。


本人虽然是文科生,但中学时就没把历史学好,到现在都背不出中国到底有过哪些朝代,也对这些话题很不感兴趣。


后来因为常看《罗辑思维》和高晓松的节目,经常听他们讲一些历史故事,发现历史好像不止是背年代大事表这么枯燥,有些事情还蛮有意思。


然后有天在找有什么电子书好买,看到这个经常被提起的名字就买了,在旅途中不能上网时无聊打开看了,没想到很上瘾。


作者当年明月原本是在网上连载,因为很受欢迎就出了书,共有七本,以通俗风趣的语言和小说的笔法讲述了明朝三百年的风风雨雨,展现了明朝十七位帝王和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。


目前我刚看到第三本,还不能写出太多读书心得,不过觉得借古鉴今挺有意义,尤其是很多做人的道理,在哪个年代都是一样的。


如果你跟我以前一样,对历史完全不感冒,但是想拓宽视野跳出自己的框框,推荐看这套书试试。


完全不会枯燥,没有刻板的说教,读起来生动有趣,会给你一些启示,这点我是可以保证的。


=======碎碎念时间======


1. 分别回复“好书1”和“好书2”,可以提取过往所有好书推荐。


2. 上期介绍了护照夹,读者做手工的小猪米米发来了自己做的:

手工的东西很可爱也很有意义,如果买不到合适的,可以考虑自己动手做哦~


还有一个让我流口水的,是王玉婷同学在日本中古店淘到这个包,据说是前任主人用爱马仕丝巾请品牌定制的,全世界就这一个,眼光和运气都很好呢!


BTW我已经把日本专题整理出来了,回复“日本”或“东京”都能收到合集,还没写完的内容下周继续哈。


3. 年前小卖部还会有几次上新,都是群众呼唤已久的好货。今天的第二条有介绍最新一次上新的产品,有你们想要的大创粉扑清洁剂和Dr. Wu玻尿酸保湿面膜,还有两款Solone的新品,其中眼影盘真的是很!好!用!专业的化妆师也评价说显色度和细腻度跟Lunasol没啥区别,配色也都是实用的大地色系,打开第二条看详细介绍呗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